您的位置:主页 > 城乡 > 正文

河北省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内容导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一环,是关乎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污染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连日来,一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的行动在邯郸经开区全面铺开,尚璧镇以潮流涂鸦激活老墙的文化基因,南沿村镇用稻田艺术为停车场注入田园诗意,小西堡乡将废弃宅基变身为“推门见景”的休闲空间,姚寨乡依托红色记忆重塑坑塘的诗意栖居……这些看似细微的变革,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既有烟火气,又有高颜值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微改造”撬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只是经开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年来,经开区聚焦乡村振兴,针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落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难题,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坚持统筹推进、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实施乡村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事权财权,激发基层活力,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北省柏乡县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整治

环卫体制改革再深化

经开区专门成立了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实地督导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召开专题部署会和现场办公会,对管理运行中的弊端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明确整改目标,优化完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了改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做法。由区社会事务局牵头,在尚璧镇、姚寨乡推行新的办法。通过公开招标,两个乡镇年服务费比原来降低115万元。试点做法的成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全部将环卫相关事权、财权从区直部门下放到各乡镇。

责任明确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区社会事务局(农办)负责制定全区的环卫一体化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具体的考核办法,每月对社会事务局、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排名;由原来的“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工作量减负,工作效果提升。乡镇负责执行服务质量标准,依据日常监管情况和区考核排名对环卫公司的工作成效进行评定,兑现奖惩,支付费用,工作管理更有力度。区综合执法局依据职责,监督指导垃圾无害化处理,由原来的参与者变成了监督者,职能归位,工作减负。

日常管理精细化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就需要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

经开区各乡镇坚持精美定位,按照环境精细、精致、精美的目标,结合实际建立日常保洁制度,制定环卫日常保洁标准,在乡村(社区)实行“分组包干、区域捡拾、中晚换班、到点轮岗”的保洁模式,合理划分保洁人员责任区域,推行定时、定岗、定人、定责的“四定”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了主要道路“中午晚上有人管、12小时巡回捡”的全天候保洁效果。同时,采取村委全日制上班模式,落实日常保洁工作,每村设立一名保洁领班,强化保洁质量的巡查监督,努力为群众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如今,环卫公司对经开区各乡村(社区)积存垃圾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过夜,垃圾转运车辆每日进行两次消毒,规范运行,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

群众幸福指数提升

在尚璧镇贾口村游园内,入目所见的是错落有致的灌木、傍水而建的休憩点。附近居民正在公园的空地上散步锻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有不少居民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共享温馨的亲子时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推行城乡环卫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经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房前屋后、村内街道巷道为主区域,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聚焦关键部位、抓牢薄弱环节,在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解决好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让群众通过环境变化增加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爱护生态、建设乡村的责任感;积极引导村民营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和管理的积极性,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氛围。

如今,走进经开区,触目皆是优美、舒适、整洁、和谐的乡村环境,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编辑:

本文标签: 柏乡县农村人居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