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驻韩美军基地内频现丑闻,多名韩国女性惨遭美军性侵。
对美国人的恶行,韩国敢怒不敢言,只好将矛头转向中国,韩国外交部长朴振便叫嚣着:
“不允许中国大陆武力收台”。
对此,我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掷地有声地说道: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他人置喙。如果韩方需要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就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熟悉历史的韩国人应该会回想起,当年毛主席也曾给过李承晚一个警告,李承晚没有听从,而后果是灾难性的。
那么,毛主席为何要给李承晚警告?警告的内容是什么?最后,韩国遭到了怎样的打击?
今天,我们便来回顾历史真相,好好聊一聊那个韩国人不愿意揭开的伤疤。

朝鲜燃起战火,中国毅然出兵
二战结束后,日本投降,朝鲜半岛一分为二,以三八线为界,由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
从那时起,南韩便将北朝鲜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要除之而后快。
李承晚集团自恃有美国的帮助,一直在边境线上挑衅北朝鲜军队,不到两年时间,双方便爆发大小摩擦2000余起。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人民军对南韩军队发动了全面战争。
平日里,南韩嚣张跋扈,但战争爆发后却现了原形——
从25日拂晓开始,北朝鲜人民军便高歌猛进,28日夺取南韩首都汉城,次月又先后占领了大田、木浦及晋州等重要城市。

韩国军队屡战屡败,8月初已经退到了釜山,失去了超过90%的领土,就这样打下去,半岛统一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战争的关键阶段,美国却横插一手,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彻底扭转了战争的天平。
面对武器装备极其强大的美军,北朝鲜人民军尽管苦苦支撑,但也无济于事,很快便撤到了三八线附近。
与此同时,美国也将黑手伸向中国。
战机侵犯中国领空,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就连中国在南韩的商船和渔船,都遭到了美国海军的暴力袭击。

一时间,新中国的国家安全遭到了严重威胁。
全球各国都认为,新中国百废待兴,实力根本不足以和美国开战,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国内也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声音,林彪便坚称中国军队打不过美军,拒绝宣战。
事实上,中美实力对比的确悬殊,尤其是关乎战争走向的工业水平和军事水平,当年的新中国根本无法和美帝相提并论。

然而,毛主席却力排众议,对美国做出了严正警告:
“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会坐视不管”。
当麦克阿瑟将军队开往我国边境,并扬言“鸭绿江并非中朝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时,毛主席当即大手一挥,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议。
与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开战,很多人都为中国捏了把汗,但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虽然风格大开大合,但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毛主席的信心源于两点,一是他对美帝乃是“纸老虎”的精准判断,二是他对李承晚的深入了解。

李承晚:左右逢源的依附型政客
李承晚生于1875年,祖上乃是朝鲜王族,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
为了维持生计,他从小抛头露面,养成了好勇斗狠、自私自利的性格。
少年时期,李承晚投身朝鲜独立运动,接触到大量来自西方的书籍报刊,从那时起,他便对美国的政治思想推崇备至。
日俄战争期间,李承晚曾在文章中写道:
“清朝顽固,俄国强暴,日本狡猾,而美国是人间极乐国”。
李承晚立誓,要将韩国改造成“东亚的美国”。
为此,李承晚远赴重洋,前往美国留学,在美期间他左右逢源,不仅收获了学位,也赢得了美国当局的支持,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不得不说,李承晚在攫取权力方面天赋异禀。
凭借着与美国的深厚关系,他在韩国独立运动中职务不断提高,直至成为临时政府总统。
不过,李承晚打着“独立”的幌子,骨子里却始终想着依仗他人。
1933年,他前往苏联访问,试图巴结斯大林,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索要好处。
只是,当时斯大林忙于与日本谈判,对韩国这个弹丸之地根本无暇顾及,李承晚一再纠缠,最终被驱逐出境。
苏联的“闭门羹”让李承晚恼羞成怒,从此以后,他便将“反苏反共”置于个人政治理念的首位。

1945年,日本投降,南韩被美国接管,李承晚意识到,自己登上权力宝座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他不停笼络同样“反共”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麦克阿瑟的帮助下,李承晚在韩国内部的地位也日趋稳固。
不过,美国人并不喜欢李承晚,一来他太过软弱,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二来他两面三刀,声誉向来不好。
可美国当时的东亚战略决定了,一定要在朝鲜半岛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杜鲁门回忆称:
“我们除了支持李承晚,再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这样,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后,李承晚顺利当选为韩国的第一任总统。

上任后,李承晚不顾国家发展,一切举措只为个人权力铺路。
他先是肃清异己,在韩国进行血腥的镇压,造成了数万人的惨案;
随后又穷兵黩武,全力扩充韩军,截至1949年8月底,韩国军队已达10万之众。
随后,李承晚便指挥部队,不停挑衅北朝鲜,试图“统一半岛”,
然而,当战争打响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军事策略,为韩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志愿军如履平地,美国人被迫谈判
要知道,韩国虽然有8个师团,共计10万兵力,火力装备却少得可怜。
没有坦克,装甲车只有不到50辆,大口径火炮也不到100门,而这些,还得益于美国的支援。
作为对比,北朝鲜军队拥有着近300辆装甲车,1600余门大口径火炮,两军交战,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南韩部队的战况更是惨不忍睹。
第二次战役中,我38军和42军轮流出击,相继歼灭了韩7师和韩8师。
战后,美国广播电台播报:“大韩民国军队第2军团被歼灭,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
整个军团被歼灭,放眼整个朝鲜战争时期,这样的情况也相当罕见,韩军之不堪一击,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打韩国人厉害,志愿军打起美国人同样酣畅淋漓。
志愿军入朝之初,麦克阿瑟拒不相信中国敢出兵应战;
吃了志愿军的苦头以后,他又改口道“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斗”,试图以闪电战的节奏解决朝鲜半岛的争端。
但令麦克阿瑟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毫不畏惧美军。
恰恰相反,历经五次战役,志愿军将美军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退回到三八线以南。
1951年5月初,朝鲜战局已被我军牢牢掌握。
就在志愿军高歌猛进之际,毛主席指示道“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我军全军上下鼓舞万分,大有彻底将美军赶出朝鲜之势。

然而,美国人却坐不住了,美国大兵双目无神、灰头土脸的照片传回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停战呼声四起。
就连五星上将布莱德雷也承认,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
于是,美国人被迫停火,低下头颅,与我军代表坐到了谈判桌前。
彼时,美国人仍心存幻想,明面上谈判,私下里小动作不断,和谈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毛主席再次下达指示,要与美国“边打边谈”、“用持久战换取和平”。
此后两年间,历经上甘岭战役、秋季反击战和夏季反击战等著名战役,志愿军累计歼灭了数十万“联合国军”,收复了数百平方公里的阵地。
直到这时,美国人才彻底丧失希望,谈判重新启动。

李承晚阻扰谈判,毛主席严正警告
然而,美国人想要和谈,李承晚却并不想。
原因也很简单,以南韩的实力,根本无法实现统一半岛的春秋大梦。
他唯一的筹码就是强大的美军,一旦美军接受了撤军要求,那么李承晚将被彻底孤立,野心再也无法得到施展,甚至连总统的位置都有可能丢掉。
因此,李承晚策划了一系列阻扰停战的活动。
他先是提出了大量离谱的停战条件,想要破坏谈判,但美国人早就心灰意冷,不愿恋战。
所以,他的条件还没呈上谈判桌,便被美国人一一否决。

1953年5月25日,李承晚又将韩国代表全部撤出谈判,以为这样就能阻断议事进程。
但中美朝三国根本就没把韩国放在眼里,谈判继续进行。
气急败坏之下,李承晚又叫嚣着“拒绝任何妥协”、“向北打过鸭绿江”,甚至对国内民众宣传说,韩国要“独自打下去”。
不仅如此,李承晚还在汉城自导自演了要求继续作战的群众游行,想要以此捆绑美国人。
但在美国看来,李承晚集团不过是傀儡而已,如此上蹿下跳实在反常。
为了不影响和中国之间的谈判,美国当局甚至动了暗杀的心思,想要用另一个人取代李承晚。

与此同时,志愿军也想要尽快结束战斗,见李承晚蓄意破坏和平,毛主席便警告道:
“类似事件不得再发生,我方必须掌握主动”。
这话说得非常明白,言下之意,南韩在谈判桌上根本没有什么分量,再胡闹下去只是徒添事端。
可以说,这是毛主席给李承晚的最后通牒。
然而,李承晚却低估了这一警告,再一次做出出格举动,而他所面临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金城战火再起,韩军一败涂地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进展顺利,停战协议框架已初步达成,只等各方签字。
这下子,李承晚彻底丧失了理智。
当时,停战的重点集中于释放俘虏,中美双方都约定,妥善处置战俘。
然而,李承晚却故意从中作梗。
6月17日晚,李承晚集团打着“释放”的名义,将2.7万余名北朝鲜战俘强行扣押,编入南韩部队,其中还包括50名志愿军被俘人员。
和平的曙光尚未到来,阴影却悄然而至,精疲力竭的西方人愤怒不已,毛主席见警告无效,也迅速作出指示——
“停战协议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注意,毛主席提到的不是美军,不是“联合国军”,只是李承晚麾下的“伪军”。
也就是说,李承晚没有听从毛主席的警告,是时候给他一个教训了。
接到命令后,彭老总立即作出部署,决定以金城以南的南韩部队为目标,对其造成严厉打击,彻底将李承晚集团打服气,金城战役随即打响。
这一战,志愿军集结了第20兵团共5个军的兵力,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金城形成合围之势。
在志愿军强大的火力之下,南韩部队自然无力抵抗。

战役仅持续了15天时间,志愿军便重创南韩部队4个师,累计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平方公里。
而这,也是我军转入阵地战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规模的胜利。
顿时,李承晚的垂死挣扎变成了笑话,志愿军摧枯拉朽的表现令他震惊不已,一下变得老实了。
不管我军提出什么条件,他都照单全收,再无此前的嚣张气焰。

1953年7月27日上午,停战协议签字仪式在板门店如期举行。
中朝谈判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相继签字,持续近三年的朝鲜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和平的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兴奋不已。
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天毛主席不仅脱下了军装,还在院子里愉悦地踱步,兴头上甚至还唱了几句京剧。
作为对比,李承晚就显得凄凉许多,停战谈判上他没有签字,算是对韩国民众最后的交代。
但此举并未改变他的悲惨命运,多年后,他还是黯然下台,并在流亡美国夏威夷途中孤独地死去。

总结
如今,中韩两国状况迥异,中国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已跃居世界强国之列,民族复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反观韩国,直到今天仍是美国的附庸国,政治、军事、外交,无不唯美国马首是瞻,毫无尊严与主权。
遥想当年,李承晚因无视了毛主席的一句警告,导致韩军元气大伤。
如今,韩国人还要继续执迷不悟,将中国的警告当作耳边风吗?